
一、谈判的核心框架
包括谈判的基本流程、阶段划分以及各阶段的主要任务等。例如,谈判前的准备工作(如市场调研、目标设定等)、谈判中的沟通技巧(如提问、倾听等)、谈判后的跟进(如合同签订、执行等)。
二、谈判类型
分配型(“零和”)谈判
这种谈判类型的特点是双方的利益总和是固定的,一方的所得就是另一方的所失,例如在商品价格的谈判中,如果买方希望价格越低越好,那么卖方的利润就会减少。
综合型(“双赢”)谈判
强调双方通过合作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互利共赢。比如在企业合作项目的谈判中,双方可以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同开拓市场,获得比单独行动更多的利益。
三、谈判策略
战略和战术
战略:是指从宏观层面规划谈判的方向和目标,例如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位、长期合作的愿景等。
战术:则是在具体谈判过程中采取的手段和技巧,如报价策略、让步策略等。例如,先提出一个较高的报价,然后逐步让步,以达到自己预期的价格。
多方谈判
涉及多个参与方的谈判,这种情况下需要考虑各方的利益诉求、联盟关系等因素。例如,在国际项目招标中,可能有多个投标方参与,业主方需要在满足项目要求的前提下,平衡各方利益,选择最合适的合作伙伴。
四、谈判参与者相关
谈判参与者、支持者和受众
参与者:直接参与谈判的人员,他们的专业能力、经验、性格等都会影响谈判结果。
支持者:虽然不直接参与谈判,但为谈判提供支持的人员,如企业内部的技术专家、法律顾问等。
受众:谈判结果的影响对象,如企业员工、股东等。了解这些不同角色的需求和期望,有助于在谈判中做出更合适的决策。
五、谈判风格
了解自身谈判风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谈判风格,如竞争型、合作型、妥协型等。认识自己的谈判风格,可以在谈判中更好地发挥优势,避免劣势。例如,竞争型风格的人在谈判中可能更倾向于争取最大利益,但也可能因此破坏与对方的关系;合作型风格的人则更注重与对方建立良好关系,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六、谈判中的心理问题
谈判过程中涉及到的心理因素,如情绪管理、认知偏差等。例如,谈判者可能会因为对方的强硬态度而产生愤怒情绪,影响谈判的正常进行;或者因为对自身能力的过度自信而产生认知偏差,做出错误的判断。
七、跨文化交际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跨文化交际是一个重要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会影响谈判风格、沟通方式等。例如,有些文化注重人际关系的建立,谈判前可能会有较多的社交活动;而有些文化则更注重效率,直接进入谈判主题。语言障碍、文化误解等也可能成为跨文化谈判的挑战。
八、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加深对国际商务谈判的理解和应用。案例可以涵盖不同行业、不同国家的谈判场景,让学员从中学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九、谈判理念
如取势、明道、优术、正心等国际商务谈判的理念。“取势”强调把握谈判的大趋势和方向;“明道”指明确谈判的原则和道理;“优术”注重提升谈判的技巧和方法;“正心”则要求谈判者保持正确的心态和态度。
十、实践活动
包括模拟谈判、企业导师授课等实践环节。模拟谈判可以让学员在模拟的环境中体验谈判的全过程,提高谈判能力;企业导师授课则可以让学员从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导师那里获得宝贵的经验和建议。